为探究集成电路材料与器件的创新方向及产业价值,6月下旬,集成电路学院“材器筑芯——集成电路材料与器件创新”青年沙龙圆满举办。活动吸引集成电路学院专业学生参与,以“学生主讲+案例剖析+实验探讨”的形式,搭建了一场聚焦芯片基础领域的技术交流平台。
技术分享环节,我院材料与器件方向优秀学生代表带来深度解读。微电子专业学长结合参与的国家级大创项目,解析半导体材料发展:“台积电3nm制程采用的Copper/SiO₂互连材料,电阻率较传统铝互连降低40%,我们团队研究的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,在电导率提升15%的同时,热稳定性也显著提高”;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姐则聚焦新型器件,分享实践成果:“我们基于氧化镓(Ga₂O₃)制备的功率器件,击穿场强达8MV/cm,较硅基器件提升5倍,已完成初步可靠性测试”,专业的内容让现场同学频频互动提问。

案例研讨与实验环节干货十足。同学们分组剖析“英特尔3D NAND闪存的电荷陷阱层材料创新”“三安光电氮化镓(GaN)射频器件的产业化路径”等案例,结合《半导体材料》《固体物理》等课程知识,讨论材料性能对器件功能的影响。在学院半导体材料实验室,大家围绕“低功耗半导体器件材料选型”展开头脑风暴,有小组提出“基于硫化钼(MoS₂)的二维材料场效应管设计方案”,其创新点获得主讲学姐点评:“二维材料的原子级厚度优势能有效抑制短沟道效应,这个方案对低功耗器件研发有重要参考价值”。
职业交流环节,“材料与器件行业就业趋势”“企业研发岗能力要求”等话题引发热议。有学长分享感悟:“半导体材料企业特别看重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能力,在校参与的硅片表面缺陷检测项目,让我在面试中展现了实操优势”;正在中科院半导体所实习的学姐则建议:“想从事器件研发的同学,要掌握TCAD(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)工具,多参与器件仿真与工艺优化实验”。现场还设置了“集成电路材料与器件企业岗位图谱”展示区,详细介绍材料研发、器件设计等岗位的职责与发展路径。

活动负责人表示,此次沙龙旨在促进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学生交流与实践,未来学院将联合北方华创、沪硅产业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实验项目,举办半导体材料创新竞赛。以材为基,以器为核,这场聚焦芯片基础创新的青年沙龙,为同学们的专业发展打开了新视野。